COVID-19疫情爆发至今,各行各业经历了大规模的停工后纷纷迎来了复工潮。但在过去近两个月中,医疗健康行业冲在了抗疫前线。
相较于2003年的非典,我们看到了更完善有效的医疗体系结合新科技的涌现,为新冠患者的诊断治疗和疫情下公众日常健康需求提供更有力的支持。从对新冠相关临床试验的积极推动、“互联网+”纳入医保的利好,到大批医院门诊量和手术量的骤减等,都在影响着医疗器械行业的走向。
解读内容来源:
《疫情下的中国经济形势和医疗器械行业应对策略》
报告版权归 Ipsos所有,本文笔记为主.
拒绝自媒体转载、杜绝商用。
疫情对整体经济及医疗行业的影响
顶层政策信号:
2020年2月14日习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明确强调:
优化医疗卫生资源投入结构,持续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分级诊疗等制度建设,统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和公共卫生服务资金使用,提高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支付比例; 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探索建立特殊群体、特定疾病医药费豁免制度。
本次疫情对鼓励创新、医疗资源下层、互联网+医疗服务影响明显,
一、对医药研发而言:
国家对药品、疫苗及生物医药、医疗设备、工业互联网等研发创新支持力度提升(2月2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
二、对医药生产而言:
新冠疫情预计拉动抗病毒类药物(尤其OTC)、 医用卫生材料、医用消毒、体外诊断等子行业短期需求激增。
三、对医药流通而言:
未来药品和耗材配送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耗材配送信息化水平迅速提升。
商业公司持续延伸服务能力,如药事服务能力深化。
四、对医药服务而言:
未来线上商城,线上平台与城市卫健委合作药物配送、与医院合作线上预约+问诊。
受疫情影响,2020年全年COVID-19核酸检测量和CT检测量激增,其他检测下降明显。
随着基层医疗机构投入加大,未来市场增长利好 。
五、对患者支付而言:
未来国家将持续推动个人卫生支出缓慢下降。
未来医药行业影响及变革趋势
国内外企业和研发机构快速投入到抗疫相关药品、器械的研发生产中
据药监局对疫情防控所需的药品医疗器械采取特殊审批程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强化科研、临床合作,加强有效药品和疫苗研发”
医药和医疗器械创新初见成效,中长期政策将进一步鼓励研发创新,国家颁布:
2017 《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2018 《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
药企营销方式将发生以下转变
掌握线上主动权
✓ 配合完善长期患者依从性:互联网长处方方式延长患者DOT
✓ 密切关注医保与线上销售渠道:《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全面推广应用医保电子凭证的通知》实现线上医保购药
开发线上线下硬件配套
✓ 下级医院诊断,上级医院治疗配套云病例系统
✓ 医院便捷系统及设备建设
充分发挥KOL和区域ROL影响力
✓ 诊断治疗分开进行,分流三甲医院门诊流量
✓ MDT多学科会诊,横向病历大数据共享
将会为迎来两种现象:
✓ 小型便携式家用设备将流入家庭医疗机械设备常备军
✓医疗器械设备及耗材应急管理及集采
疫情对医疗器械行业带来的直接影响:
各地“小汤山”“方舱”模式医院落地,医用诊断设备需求短期内大幅增长
感控和民众防护类耗材需求量快速上升,疫情结束后可能出现产能过剩
长期来看,医疗器械通过技术创新,加速产业升级,逐步实现中低端市场向高端市场进口替代的发展趋势将加快
对医疗器械行业企业的四大启示
一、确保渠道和临床服务支持的畅通,高效支持临床、科研和工业客户业务持续
二、把握2020年趋势及支持未来1-2年政府卫生支出和国家新一轮基建投资市场政策
三、深入优化企业内部部门设置和资源配置,提升运作速度和产品效率
加强政府事务部门与销售部门协作,提升带量采购
反应效率和精细化应对策略
增加临床注册部门投入,提升信息化和大数据能力
创新与政府、医院临床试验和注册合作模式
逐步自动化生产比例%,降低生产工人依赖度
提升供应体系效率和稳定性,积累长期抗风险能力
四、制定企业整体规划,为“数据化”应用全面提速作准备
“互联网+”医院发展加速,企业未来渠道供应和服务支持需要更多线上模式支持
密切关注医保与线上销售渠道对未来医生处方,患者就医等行为变化及对企业产品、设备影响
密切关注未来医疗资源下层,特别是医联体、医共体模式对未来大数据应用需求趋势
编辑 | Mikey H
公众号 |球迷Long笔记
合作声明
---------------------
合作领域:企业架构/数字化转型/IT治理/IT服务管理/集团运营/智能制造/销售管理
欢迎扫码关注公众号“球迷Long笔记”!